卡斯特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周天气大雪节气养生的衣食住行 [复制链接]

1#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开封市文广新局”再点
  “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经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所以有“麦盖三床被,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大雪节气如何防病养生?护头暖脚是关键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雪到来,风寒更盛,我们首先应该注意防范风寒邪的侵害。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头、脚这两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我们该如何保健这两个首尾呼应的部位,以防大雪节气的疾病入侵?

头、脚皮下储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寒冷刺激由此入内,将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生病。因此大雪节气保健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做到头暖、足暖。

大雪节气头部如何保暖?

现代医学认为: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量也特别大。据研究证实,当气温为15℃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约为1/3;气温在4℃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增至约1/2;而气温在零下1O℃左右时,竟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散发,所以俗话说“热从头上散”。

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

1、头部切忌顶风吹。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更要注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

2、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而且要戴能盖住前额的帽子。

3、洗头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4、晚上睡觉时,应关闭好窗门。睡觉时头部应远离风口处。

5、冬季的早晨梳头时,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这样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大雪节气脚部如何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热量不易被血液循环带到足部,且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

1、腿部防寒莫贪靓

大雪节气,人们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

不少女性喜欢冬季穿短裤短裙,然而膝关节局部低温引起新陈代谢缓慢,并且废物不能带走,长期如此就会引起关节的炎性疾病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女性朋友尽量不要穿短裙、短裤。即使因为爱美想要穿裙子,也应穿由较厚重的毛呢或粗呢做成的裙子,长度以到小腿肚甚至脚踝为宜,不宜只穿保暖功能相对差的连裤袜。此外,尽量减少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里活动,这样就能减少症状发作的机会。如果是长期坐办公室的女性,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再加一张毛毯覆盖腿部,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

2、坚持泡脚

脚部有很多穴位,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泡脚可以起到调理新陈代谢补气益肾的功效。每天泡脚的时间最好在七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因为五点到七点是肾经运行的时候,过了肾经运行的时候肾气开始虚弱,这个时候泡脚可以有更好的补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烫,泡脚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即可。

3、坚持健步走

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运动过后,日常也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

大雪养生:睡觉要穿得薄外出要穿得艳


  在大雪节气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尤其是穿衣方面。


  有些人因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

专家解释说,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中枢神经活动减慢,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觉。出门的话应更换防滑的鞋子或靴子,穿上色彩鲜艳的外套或雨披,以保证人身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冷,最需要防护的是儿童、老人,还有爱漂亮的美眉。孩子年纪比较小,冻着了自己也不知道。因此,家长不仅要让他们穿得暖,更重要的是穿得合适。孩子的衣着要宽松,易于穿脱,方便随时增减。避免长时间把孩子的手、脚、足踝部和耳朵等暴露在外。


  寒冷的空气刺激皮肤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加上脂肪细胞很脆弱,如果穿不暖和,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爱美的女性还是应该以保证温度为主。如果同时还要兼顾风度,不妨下点血本,穿一些质地柔软、品质上佳的羊绒衣、羽绒服或丝棉袄,如此便可以温度与风度兼顾。


  老年人对气候冷热变化的调节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年轻人差,加之喜静少动,体力衰退,所以要特别注意服装穿着。


  常患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及胃部疾病的老年人,穿件棉背心比较合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衣服如太重,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妨碍行动,应选择轻软面料;老年人的关节活动往往不够灵便,故应尽可能用对襟开扣的毛线衣、卫生衣,纽扣也宜少些,这样便于穿脱;同时,也要注意到肩关节和膝关节的保暖,老年人多皮肤干燥、发痒,因此不宜用化学纤维品做贴身内衣。

大雪养生:慎防电暖用品引发火灾


  天气变冷,市民家中的空调、电热取暖器等家用电器使用频繁,如果疏于管理,易引发火灾。使用电器进行取暖时,一定要细查线路,注意防火。不能多个家用电器合用一个插座;一些家用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如电热毯,否则容易使绝缘层烧坏,引起火灾事故;电热取暖器附近不能放置可燃物;如果长时间外出,一定要切断室内所有电源。


  在冰冻天气,居民家中的水管很容易发生破裂。专业人士提醒,要及时给室内外裸露的水管“穿衣戴帽”,做好防御措施。对暴露在外的水管等用水设施,可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进行包扎保温,并做好防潮绝水处理;对于室内的管道,则最好关紧阳台、厨房、卫生间以及所有朝北房间的窗户,以保证室内温度;在气温低于-3℃时,可以打开家中的水龙头,保持水流呈线形流下,可避免水管冰冻。


  大雪期间降水量少的时候,风多风大,较为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取暖器的使用,会使室内空气更干燥,易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干裂。而且,空气湿度过低还易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以致呼吸道的清除能力减弱,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的尘埃和细菌,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对此,专家提示说,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最好有一个湿度计,一般而言,生活在相对湿度40%-60%的环境中最感舒适,如相对湿度低了,应做相应的调节,比如,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或在取暖器附近放一盆水,以增加湿度。若在室内养盆水仙,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显得有生机。

大雪养生:出行速度要放慢最好穿软底鞋


  养生保健专家介绍说,伴随着大雪而来的是温度下降,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年轻人则多是软骨组织挫伤。


  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由其他人搀扶。行人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


  穿鞋: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棉皮鞋,最好不穿硬底或容易打滑的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钉铁掌。


  走路:走在冰雪路面时,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行走,脚落地时应前脚掌先落地,身体要前倾。带小孩外出时应改换方式,变背孩子为抱孩子,这样可以防止大人后倾斜摔倒时,把孩子压在身下。老人最好结伴出行,或拄个拐杖。


  骑车: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们应注意,要选择方便上下车的衣服,不要把衣服拖拉在车座后,防止下车时衣服挂在车座上。带帽子的衣服,骑车拐弯时视线不好,看不清左右和后方的情况下,最好把帽子放在耳朵后。在冰雪路面上骑车时,千万不能拐急弯,车速不能太快,不能急刹车,不能使劲蹬车,不能带重物。


  出远门:有条件的最好坐飞机,其次坐火车,最好不坐或少坐长途汽车。坐飞机长距离出行时,南北温差变化大,要多注意带些御寒衣物,以免因温差太大造成身体不适。


  总之,寒冷天气出行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出行准备。应带的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以备不测。

大雪养生:药补过头不利新陈代谢

大雪节气后,天气越发的寒冷,也即将进入隆冬,过量的吃一些进补的东西,会让食物滞留在我们的肠胃中,阻碍我们的本身就遇冷受到刺激的肠胃。那么,在这个时节,我们应该吃点什么才好呢?

专家表示,人们经过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传统中医认为,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有人狭义地认为进补就是吃点营养品,用点壮阳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

同时,中医养生进补是有讲究的,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做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讲究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为上;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出现动静失调;如果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失调。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

大雪时节到底应该“进补”些什么呢?专家建议,可以多吃一些羊肉、葱头、山药、桂圆、生姜、杏脯等温热的食物,尤其是处于经期、孕期和患有贫血、胃肠疾病的女性。

另外,说到保暖的食物,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温热性食物,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体质都适合在冬季食用温热性食物。中医学认为,“阳虚则外寒”,也就是说,人体阳气衰微就特别容易怕冷。

阳虚体质的人是冬季畏寒怕冷需进补的主要人群。其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心悸胸闷、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狗肉、羊肾、鹿肉、麻雀肉、雀卵、虾、韭菜、胡桃肉等,而鸭肉、香蕉、*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当然,如果你是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阴虚者,那么你还是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如山药、百合以及甲鱼、*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肌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市民冬季饮食中可及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开封市文广新局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