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采药修行山居生活体验人生,我在终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专科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4/5955967.html


  从五台山云游到终南山之后,本虚上人在狮子岩下已经住了十五年。站在终南山上回首看山下四野茫茫,再也看不见来时的路。白云万卷,松风如琴,每个山谷里都住着云游归来的隐士,他们有的将这里作为云游中的驿站,更多人则将终南山作为云游的终点。


  在终南山狮子岩下住着本虚上人,大部分时间狮子茅棚的门开着,有时候山风推开山门来造访。只要不被云层遮挡,月亮在夜晚的时候会在窗外。清晨当本虚上人的弟子推开山门,树上会站满了各种鸟,它们已经准备好了按照先后顺序接受隐士的食物供养。


  如果你在山中跋涉走到狮子茅棚门前,一定会受到空前的热情招待。本虚上人会让你感受到月光一样的清净,而他的弟子圣德法师则首先会使你的嘴巴和胃忙不过来。因为她杰出的厨艺,一位被称为终南山“卫生部长”的山民送了“终南山第一厨”的称呼给圣德法师。遇到访道者下山,圣德法师会尽可能的塞一些山中的礼物给造访者。一次有人下山,弟子问本虚上人,师父你看还有哪些东西可以送给他?上人茫然四顾无奈地说:只有这些满山的石头了!


  过去,虚云大师曾在狮子岩下住过,他在这里停下脚住了三年然后继续云游。近代在终南山则住过来果禅师、印光法师、顾炎武、高鹤年等无数的云游者。


  从五台山云游到终南山之后,本虚上人在狮子岩下已经住了十五年。站在终南山上回首看,山下四野茫茫,再也看不见来时的路。白云万卷,松风如琴,每个山谷里都住着云游归来的隐士,他们有的将这里作为云游中的驿站,更多人则将终南山作为云游的终点。


  


  出家缘起


  从发心出家开始,我先后去过很多地方参学。最近几年一直住在狮子茅棚,云游行脚的时间一共有八年,当时出家之后我就在外面跑了八年。


  最初我到了山西,在山西省内走的地方比较多。要不是因为家里人总是去找我,我可能还不会来到陕西。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山西,也是偶然的机会才到了五台山。中师毕业以后,教了半年书,冬天放寒假的时候跟一个同学去五台山旅游。


  最初到山西,我首先去的是塔院寺。像塔院寺这样古色古香的寺院,我是第一次见到。第一次见到出家人,第一次听到上殿念经的声音,第一次看山,来到五台山经历的都是第一次。


  我在家乡住的时候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山水我都没有见到过,所以来到这里的感觉特别好。感觉心里面特别有法喜,连着七八天都是在那种法喜的状态中,后来也没有和家里人商量,自己做了决定在那里出家了。那时候出家比现在简单,我到了那里七天以后就落发了,现在还需要考验很久。那时候看你的人觉得差不多,就可以给你落发。

可能注定了不习惯住大丛林,当时年纪也小,塔院寺、显通寺哪个寺院都可以随便住,但是我感觉都没有适合我的。有个上善财洞,那里有一个师父住山洞,我看他穿百衲衣,见到他感到很亲切,当时就想跟着他出家。他当时也不同意,因为他甚至没有地方可以给我住,当时所有的就一个山洞。我就在那里跪了很长时间,因为看到他就想跟随他。我是后来才知道老和尚在五台山是特别有名的,他叫正元,现在提起他大家都很佩服,但是他已经圆寂了。


  到我去的那年他已经在山洞里住了八年,每天向他去参学的人太多了,后来他装了栅栏,干脆谁也不接待。之后他每个星期六讲半天时间的开示,洞里面坐不下都坐在院子里,当时晚上不点灯他就可以看书,这都是公认的。我也是亲眼见的,当时就感觉特别神奇,但是现在想想那都是很正常的。


  当时我在那里跪了好几个小时,很坚决地想跟着他出家,后来他跟我说看我也比较有善根,也比较虔诚,可以给我落发,但是我不能和他一起住,因为他也没有地方住。我也看到了他那里的环境比较简陋、狭窄,因此落发以后我到台怀镇的三塔寺去住。


  我在三塔寺住了半个月。那年冬天我穿了一件大长袍,和上海的一个师兄弟比赛从菩萨顶底下跑到菩萨顶上面,有级台阶,看谁先到,结果我早他一步。一抬头却看见了我的姐夫,我姐夫就在五台山住了三天,反复地劝我,给我讲一些道理让我回家。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他也没有劝动我。他走了之后,我在三塔寺住了半个月以后就和另外一个人到陕西来了。以前也只是在火柴盒上看到有大雁塔,到了之后才知道西安确实有个大雁塔,对西安别的就一无所知了。


  后来到年我去云居山求戒,在戒场我碰到了以前在五台山同住的一个师兄弟,他说我刚从三塔寺走的第二天我母亲就去了,当时到处打听,但是谁也不知道我去哪里了。第一次是我姐夫找我,第二次是我母亲找我。我确实与家里面的缘分很薄,后来别人给我看过手相,人家说我这是孤独之命,说我与六亲眷属的缘分特别薄。现在回想起来,确实与六亲眷属的缘分特别薄,我出来就不怎么想家。


  话说回来,我还是有一点根基的,那时候在五台山住了半个月,当时我对佛教的理解相对来说还是很有限的。有一次吃过晚饭没事干,院子里面都是大柏树,后来跟我一起到陕西的那个人就说你把眼睛闭上用手抱住大柏树,你看你手里抱的是什么。我按照他说的这么做,稍微抱了一会,忽然感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心一下子就沉下去了,忽然感觉找自己的色身都找不到了。我仿佛在那短暂的一瞬进入了空的状态。他就问我手里抱的是什么,我说空,他就说你的根基还不错,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空的概念。


  年末我到了法门寺,我师父是学禅宗的,就是澄观老和尚。我跟他应该是有缘分的。他是东北人,我特别佩服他的慈悲。据说他是张学良的侍卫长,会手使双枪。


  我的信仰大部分都是在法门寺建立的,当时在法门寺住了一年半多,那段时间有很多机会去看经,也有机会真正的听老和尚开示,慢慢奠定了自己信仰的基础。


  因为我师父是学禅宗的,所以他一直想让我跟着他学禅宗。那时候监院是净一,他是学天台宗的。他也比较看重我,因为我年纪小,当时在法门寺出家的像我这种中专生可能都少之又少,我算是有点文化的,我的性格又比较耿直听话,所以他让我跟他学天台宗。这两位老和尚还有时候因为我争执起来,后来我说这两个法门我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上午学禅宗,下午学天台宗。我确实还学了一些天台宗的教理,那个时候他就给我一些书看,还给我讲他怎么学天台宗的法。除了学习之外,我平时也做一些工作。那时候在法门寺的工作就是卖门票,每天半天上班,半天休息,当时一张门票两毛钱。


  云游奇人


  这么多年来有的时候也回过头来想一下,你说现在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得上是高人呢?如果说真正的明心见性了,如果他不给你显神通的话,那我们平常人也看不出来,你说高人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是以禅定功夫深为标准?还是以明心见性为标准?还是说以他透露出来的道德为标准?对高人这个概念我也反复想了,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前些年我去福建住了有半年时间,在那期间发生的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一件是关于那里挂单的师父,我去了半年算是常住的,自己住一个寮房,别的挂单的都是住的通铺,我房间隔壁就是一个通铺的寮房。


  有一次去了一个师父,看上去是修行功夫比较深的。他不太喜欢说话,看得出来他比较喜欢清静。有一次简单的寒暄一阵之后,他就去寮房念佛了,一边念一边敲木鱼,因为他是挂单的,我担心他不知道斋堂在哪里,该吃晚饭的时候就过去叫他。但是发现他还在边敲木鱼边念佛,很有节奏感,一直到我晚上10点多睡觉的时候他还在念。因为只隔了一堵墙,所以我可以听得很清楚。结果他这一夜都在念佛没有停,到了第二天早晨上殿的时候他还在念。当要吃早斋的时候我担心他会太累就去叫他,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有反应,他就问我现在什么时候了?吃没吃晚饭呢?我说现在都早上了,都该吃早饭了。


  我想这种状态也应该是入定了,他已经念了一夜多了,也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有住狮子茅棚,没有特别多的体验,以前对定的理解,就是坐在那里不动,没有呼吸,这样才叫定。其实,真正的定不是那么回事,只要心不散乱就是定。像他一边念佛,还要一边敲木鱼,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动的状态,其实他已经入定了。这个就叫念佛三昧。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高人。当然,他的心里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无法简单猜测的。在动的状态下人家能入念佛三昧,这个不简单。后来自己有了体验了,我才对定有了更深的感悟。所以说,释迦牟尼佛自从夜睹明星开悟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在定中了,而且穿衣吃饭不离定中,甚至睡觉也都在定中,因为不散乱了,不散乱了就是定。


  定分很多种,从正邪上来分,分为正定和邪定。比如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定,但是入这种定,没有慧在里面,迷迷糊糊的与人睡觉是一样的,这个在佛教里面叫邪定。正定就是你心里面明明了了的,你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自己都知道。如果自从开悟了以后能够入定,能够住定,能够出定,这叫出世间定。只是入定的时候心里能达到清静的状态,出定以后就继续散乱了,这个不是定的最高层次。最高层次的定,就像开悟的那些大禅师,他自从开悟以后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叫出世间上上禅定,这是佛教追求的高境界。我遇到的夜不倒单的修行人就太多了,如果从定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也算是一种高人,因为超出普通人的状态就是高人。另外还有一种就是透露出的慈悲喜舍,就像我在法门寺的师父,我认为他也是一个高人。他圆寂的时候都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在世也好,包括去世这么多年,不论我走到哪里,只要遇见认识他接触过他的人,他们都说这个老和尚慈悲到极点了。人活一辈子如果没有一个人说他坏话,说明他做得相当到位了。这样真的就是高人,因为他通过修行,外相表露出了慈悲喜舍,这也是很多年的功夫才能做到的。


  如果心里面不与佛相应,不与自心相应的话,就达不到那种状态。平时人们也能忍,但是那叫生忍,不是无生法忍,只有内心做到了无生法忍,外相才能表现出来。比如,如果我现在打你,你也不会反抗,但是你这个就叫生忍,生忍是有限度的,我打你两拳你能够忍,如果拿刀去捅你,你可能就忍不了了。


  高人的概念是很笼统的,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表现出大神通,这在普通人看来也是高人。当然有的时候,比如我打般若三昧的时候,出现耳朵特别灵敏的情况,这个是阶段性的,用行话来说就是搬石头压草,压住的那一会就有了一点通,能听到很远处的声音,但是过了那段时间,就又恢复常态了,这种通是不究竟的。


  为我第一次剃度的那个五台山的师父,当时他已经在山洞里面住了九年了。他下山有一个因缘。他本来发愿在山洞里一直到终老,但是有的时候佛菩萨要根据众生的需要,这个愿力应该是越来越高,比如说作为普通人,我发愿度化与我相识有缘的众生,但是当你层次提高的时候,这个愿力又要高一层了,他当时虽然发愿是要在那里终老,但是后来他不得不下山去弘法。


  这里面有一个因缘,当时他住的地方外面也有一个石头的山洞,里面放了一些柴火,那一年无缘无故的柴就着火了,他觉得也没有人点火,柴就无缘无故地着了,就知道弘法的因缘到了,一定会有人请他下山了。当时离五台山台怀镇大概有几里路的白云寺已经破烂不堪,那里是丛林的遗址,结果还没出三天,当地的人就来请他去建白云寺。现在白云寺建得非常好了,他花了三年时间,建好了白云寺,而他一天也没有享受就圆寂了。


  这就是他的因缘,我觉得是他的愿力提高了。你可以想象建立一座庙要利益多少人,如果独自住山洞的话,只能等于自度,偶尔讲讲开示,度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随着自己层次的提高,他的愿力会越来越大,只要他的第二个愿力超过了第一个愿力,就等于第一个愿力被覆盖了。


  终南参学


  终南山的72峪,我只走了将近20个峪,打算再利用几年时间好好看看这些山,我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出去了。遇到的很多师父我确实都很佩服,把自己放到最低的层次,你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别人都是高人,会参学就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在终南山大峪洞那里住的几个师父都值得学习,包括我没有见过的,周围的这些老百姓对他们都是非常认可的。宝师父当时住在大峪洞,周围的老乡都很赞叹宝师父,说宝师父有个现象很神奇。虽然他没有特别大的本事,但是他经常喂鸟,后来住的地方附近鸟已经成百上千了,越来越多,一伸手,鸟都会落到他的手上。那些鸟都不怕他了,在手上拿些米就可以喂,鸟就落上去,这虽然是很小的一种现象,但是一般人却做不到。用佛教来解释,这是因为心里非常平和了,一点杀气都没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