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是人们心中的美景,世外桃源是古时候人们向往的一生活方式。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现代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高节奏社会生活环境中,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起那种世外桃源般无忧无虑美好的生活方式,甚至已经有不少人选择了那种近乎与世隔绝的归隐生活。
老家在湖北的小王在深圳打拼多年之后,28岁的他在年末迈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一步:前往河源附近的一个山庄过隐居生活。六年前,刘先生与妻子伉俪二人一次来到了河南北部的太行山区,被这里的美景迷住,顿时生出不想再回到城里的念头,他俩归隐的念头再也挥之不去。于是不多久,刘先生与他的妻子放弃了在郑州的城市生活,来到这片山谷之中安营扎寨了。
来自广东佛山的刘景崇,他放弃了城市岗位百万年薪的优越条件,在“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陕西西安南郊终南山落脚归隐,吃自己种的蔬菜,过起清心寡欲的生活。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青年画家兼诗人张二冬在终南山花元买下一处废弃老宅的20年使用权,还养了一群小动物,就此过起了“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有位被称为祥子的摄影师赵元祥,她23岁那年在终南山找了一间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的土房住下。祥子第一次来终南山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她说:”对终南山的想念让我想哭,就好像它一直在那里等我,我的灵魂大概得病了,相思病。“
其实现在有这种归隐想法和选择实现这种归隐生活的人真心不少。据调查显示导致这种归隐生活主要是社会浮躁,工作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导致的。
悠然见南山,平淡见真情,这种世外桃源式远离尘嚣的归隐生活听起来似乎很美妙惬意,其实也并不是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虽然摆脱了精神层面的束缚,但仍要经受住意志力和艰难创造生存的考验的。
上面提到的那对伉俪刘先生和他的妻子,他们在山谷之中购买了一小块地,搭建起了一个农家小院,刘先生坦言: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能够在山谷之中自食其力,自己主动地学了很多生存的技艺,这都是在城市生活当中不可能体验到的。至于那些生活需求的自己无法制造出来的日常生活用品,刘先生和太太就会骑乘摩托车,驱车很远来到集镇上购买。据刘先生和他太太介绍说:后来也有不少人是慕名而来的,那些人也很想来体验一下像他们的隐居生活,但是几天下来却很难耐得住寂寞,就坚持不下去。
归隐也同样需要很大的毅力的。那位画家张二冬在终南山找了一间屋子,他取名叫“沐暄堂”,张二冬平日里挑水种地,静心寡欲,他与猫狗鸡鹅为伍;他忍受着这里的冬季冷,夏天的蚊虫多。张二冬表示:他不怕寂寞不怕苦累,他就是不喜欢群体社会的环境,嘈杂,零乱,让他觉得毫无意义。相反,在这简陋山里的日子他感到很是自由,高兴时还可纵歌一曲呢!
张二冬说起,他曾经见过一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四处寻访也想找到像他那样的院子住,这个出家人便像张二冬打听,张二冬告诉这位出家人:这儿常断水,要到一公里以外去挑来。出家人一听便面有难色,他又问:多长时间下山一次?张二冬说:一个月吧,吃的从山下背上来,大约要花两个多小时。这位出家人听罢立即连连摆手道:“我腿脚不好,我还是找个车能开到的地儿修行吧!”
这样看起来,真正能做到归隐的人士确实是有的,但能坚持下来的还是少数,那位画家张二冬说的那位出家人,他还是一个出家人呢,他都受不了张二冬的那种归隐生活。所以说世间凡事皆有利弊,就看你怎样把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