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正在消失的乍得湖
TUhjnbcbe - 2024/2/25 16:40:00

在尼日利亚东北部的乍得湖盆地,空气尘土飞扬,大风猛烈无情,植被干枯凋零。绝望的气氛在笼罩,湖水在眼前干涸,居民的生活正在摇摇欲坠。乍得湖曾经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之一,现在正遭受着困境。

一、背景:

乍得湖是由非洲大陆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据地质学家们提供的研究报告指出,乍得湖发育在古老大陆上的一个原始盆地里。

大约一万多年以前,乍得湖湖区是一个很大的内海地区。据考证,在过去的年到年间,乍得湖曾三度扩大,最后一次发生在年前,当时的乍得湖水深多米,最大面积为30~40万平方公里,除了里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后来,地壳运动,沧桑变迁,内海悄悄地消失了,留下了今日的乍得湖。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三四千年以前,乍得湖曾经同尼罗河是连在一起的,是尼罗河的河源之一。在盛水季节,湖水经常漫溢到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贝努埃河,一直通向大西洋。乍得湖同尼罗河、尼日尔河本来是相通的,后来由于地形变化,天长日久,出口河道泥沙淤塞,乍得湖与尼罗河、尼日尔河渐渐失去联系,尼日尔河同尼罗河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才使乍得湖演变成今天的“内陆湖泊”。

乍得湖的水源来自降水和河流来水,湖区年平均降雨量为到毫米,沙里河每年提供到4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河流水源的95%。乍得湖没有水流流出,湖水一部分渗漏成为地下水或者蒸发掉了,由于这里炎热少雨,蒸发量又极大,地下水就成为周围干旱地区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来源。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大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

二、恶劣的生存环境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乍得湖盆地位于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地带,贫穷和基本社会服务严重匮乏等因素,给极端组织的滋生壮大提供了土壤。“博科圣地”“伊斯兰国西非省”等极端组织不断坐大,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有报道指出,“伊斯兰国西非省”在控制区域内招募武装人员、掌控贸易、征税乃至划分牧场,俨然取代了地方*府的职能。

臭名昭著的极端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和由其分支出来的“伊斯兰国西非省”就起源并发端于尼日利亚北部,活跃于乍得湖周边国家,他们除了将尼北部博尔诺州的密林,如桑比萨森林作为藏身之所,乍得湖干涸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孤岛也被极端组织用作自己的据点,并且流窜于周边多个国家,制造事端。

自年以来,博科圣地组织的袭击事件激增,其中大部分袭击集中在尼日利亚的博尔诺州。据不完全统计,自9年恐怖组织在该地区发动袭击以来,数千名妇女和女孩被绑架,3万多平民和安全人员死亡,近万人流离失所,约30万人逃往邻国寻求庇护。

联合国难民署日前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极端组织对喀麦隆极北大区的一处难民营地发动炸弹袭击,此次袭击造成至少18人丧生。声明指出,乍得湖盆地的严重暴力冲突目前已导致3万人死亡、多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分析认为,宗教分歧、资源紧张、武器扩散等因素使当地安全形势恶化,国际社会应全力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消除暴力滋生的土壤。

面对猖獗的武装分子,乍得湖周边国家一方面加强*事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地区经济、改善民生,力图从根本上扭转地区安全形势。今年4月以来,由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喀麦隆等国*队组成的多国联合特遣部队对“博科圣地”和“伊斯兰国西非省”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尼日利亚*方7月曾表示,通过对恐怖分子聚集地的空袭和地面打击,大批“博科圣地”成员宣布投降。四国均表示,欢迎武装人员主动投降,*府将积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三、垂危的生命线

乍得湖盆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遗产地之一,为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尔四个国家的近0万人提供了一条生命线。

过去60年中,由于过度用水、长期干旱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湖的规模减少了90%。湖面面积从年的2.6万平方公里骤降至今天的不足1平方公里。生态灾难的不仅影响了流域内居民的生计,而且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0世纪60年代,该湖每年生存约种鱼类,渔民每年捕获20万吨鱼,为流域内外民众提供了重要的粮食和收入来源。在此期间,仅乍得就有大约00个鱼类销售商。这本该是乍得湖盆地畜牧业者的*金时代,放牧情况良好,牧民和农民之间很少发生冲突。然而,多年来的干旱导致牧场消失,许多牧民也因此逃难了。

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统计,乍得湖流域的粮食安全状况恶化,多万人面临饥荒威胁,50万儿童严重营养不良。

随着部分湖泊干涸,大多数农牧民已经迁移到植被更丰富的地区,在那里他们与东道主争夺土地资源。其他人则到卡诺、阿布贾、拉各斯和其他大城市卑微地寻找工作,或以乞丐的身份在街上游荡。

穆萨女士在尼日利亚首都境内贫民窟接受采访时说:"我被强迫与三名恐怖分子单独结婚,生下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绑在她的背上,她解释说,“我的两个大儿子死于饥荒。”

四、对抗乍得湖的“死亡”

联合国环境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Solheim)表示:"由于盆地内约有万人严重缺乏粮食保障,因此有必要严格处理环境与人类安全之间的因果关系。

上世纪80年代,流域各国成立了乍得湖流域委员会(laCommissiondubassindulacTchad),试图采取联合措施对抗乍得湖的“死亡”,年11月,委员会通过“气候恢复力行动计划”,承诺“将致力于兼顾流域居民生计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从而令乍得湖为区域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作出应有贡献”,但迄今这些计划都流于一纸空文,乍得湖还在萎缩,周围数百万人仍在挨饿,战祸则让他们雪上加霜——截止年1月乍得湖流域有万人因“博科圣地”之乱流离失所。

受影响国家的*府目前正在乍得湖周围几条战线上作战。他们正在对恐怖分子进行武力威胁,一支由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乍得和贝宁部队组成的多国联合特遣部队继续对恐怖分子发动*事打击。此外,*府希望结束农牧民在水源和牧场问题上的暴力冲突。

该委员会的成员国计划通过修建一座水坝和60英里长的运河来补充湖水,将水源从刚果河上游泵至查里河,然后输送到乍得湖,这将是非洲首个跨境调水工程。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由喀麦隆、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利比亚等六国组成的“乍得湖流域委员会”(CBLT)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了主题为“拯救乍得湖恢复其流域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和生计”(SauverlelacTchadpourrestaurerl’écosystèmedesonbassinpourledéveloppementdurable,lasécuritéetlesmoyensdesubsistance)的专题讨论会,试图找到“挽救”非洲前著名大湖——位于北非和西非之间的乍得湖的根本方法。

通过组织这次会议,教科文组织和乍得湖流域委员会正在为各国*府和民间社会提供一个平台,以分享可持续管理该湖自然资源的最佳做法,从而保障该地区数百万居民的生计。联合国环境部正在与各国和社区合作,防止或扭转环境退化和管理不善,这是许多导致移徙和流离失所的*治、经济和社会驱动因素的根源。

此次阿布贾举行的讨论会上,许多与会代表指出,单纯强调“环保”“牺牲”,要求沿湖国家、民众为保住一汪湖水而“舍弃小我”,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乍得湖流域即便在非洲范围内,也属于生态条件较为恶劣、居民温饱尚成大问题的地区,而当地的人口密度却在赤道以北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区处于高水准,嗷嗷待哺的当地各国各族民众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去填报自己的肚皮,至于这样做会否导致面前大湖越来越小,以及大湖的萎缩会对自己和子孙的未来构成怎样的深远影响,他们实在考虑不了那么多。

不仅如此,一些专家也指出,国际组织和部分环保界人士指责当地*府、民众“罔顾环境”导致乍得湖萎缩的意见虽然不无道理,但“未必是真理的全部”:作为古代海洋消退后的残余,乍得湖0年前面积高达40万平方公里,年欧洲人第一次抵达并进行科考时还是和维多利亚湖(近6.9万平方公里)不相上下的大湖,我们不能只盯住从2.6万萎缩到不到1平方公里的这几十年不放,而忽略了从40万到六七万,从六七万到2.6万的几十年、几百年,也就是说,或许即便逼迫环湖居民付出重大代价,我们也仍无法遏止乍得湖的快速萎缩——因为我们根本就还弄不清它何以萎缩。

无论如何国际社会应首先解决乍得湖流域的和平、安全和温饱问题,倘不能让这数百万一贫如洗、颠沛流离、嗷嗷待哺的“土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任何看似“*治正确”的“解决方案”,都将注定成为撒哈拉沙漠里一闪而过的海市蜃楼。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在消失的乍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