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光微讲堂切花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TUhjnbcbe - 2020/12/9 13:12:00

在切花月季的生产中,若遭遇雨季、或栽植密度过大、或棚内湿度过大等因素影响,切花月季极易感染白粉。该病的病菌主要危害月季的新梢嫩叶,亦侵染老叶、茎、花蕾及花梗等。不仅降低了观赏价值,而且给花卉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白粉病是切花月季生产中需要重点防治的病害之一。

一、分布与危害

白粉病为世界性病害,在全国的切花月季产区均有分布,如云南、广州、上海、江浙等。

白粉病对月季危害较大,初发病时,新抽出的幼叶呈扭曲状、皱缩、淡灰色,以后出现一层白色粉末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变为*色,枝梢干枯,易于脱落,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月季的产量及等级,影响观赏性,在温室大棚内发生远重于露地大棚。

二、发病症状

白粉病侵染切花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染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见图1)。老叶染病后,在叶面上先是出现白色小粉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连接成片(见图2)。嫩梢或花梗发病后病斑略为肿胀,节间缩短,病稍有回枯现象,花梗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被满白粉层,枯萎干缩,病轻的花蕾开出畸形花朵(图3,图4)。在温室大棚中,一般下部叶片由于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受害最重(图5),且相对难以治疗。

三、病原

病菌是蔷薇单丝壳菌[Sphaerothecapannosa(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白粉菌属。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21℃,最低温度为3℃,最高温度33℃,粉孢子萌发最适湿度为97%-99%,水膜对孢子萌发不利。

四、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上越冬。露地月季在5、6月和9、10月发病较多,温室栽培全年发病,是露地栽培的初侵染源。在广州,海南等冬季温暖地区,露地栽培也可全年发病。

一般情况下:夜晚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7%-99%)有利于孢子萌发与侵入;白天温度高(23℃-27℃),湿度低(40%-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与释放,在这种条件下,可预见白粉病3-6天后发生。

栽植过密或偏施、过施氮肥,通风不良或阳光不足易发病。灌水方式与浇水时间均影响发病。另外,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不同,如开红花的月季不抗病,尖叶蔓生的月季较抗病。

五、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冬季修剪时,注意剪去病枝、病芽,发现病叶及时摘除。

3、药剂防治。

建议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国光康圃”倍液、“国光百秀”-倍液+“国光思它灵”倍液喷雾防治,使用时结合通风控水,以保证药效。针对发病重的或密度大,喷药难以均匀的大棚,建议连用2-3次,以便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尽量在发病前期预防或初期治疗,否则即使病害得到控制,也容易在叶片上留下受害斑(见图6)。

4、注意事项:

(1)、在切花月季的用药上,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针对抑制作用比较明显的三唑类杀菌剂如国光三唑酮、黑杀(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等,在月季抽薹早期使用,一定要注意用药的浓度,以免抑制枝条生长,影响花卉品质。

(2)、针对切花月季的防治,建议在发病初及时防控,否则会导致花梗畸形、花蕾畸形,降低花卉品质或成为废花,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雨季大棚用药,尽量避免雨水飘进花棚导致空气湿度增加,影响防效。

咨询、-

中国园林养护品—四川国光国光专注于花卉苗木园林绿化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园林养护者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以健康、安全、环保的优质特色产品和卓越的技术服务、快捷的物流,满足园艺种植、林业和园林绿化养护的需求。国光把质量和品牌建在用户心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光微讲堂切花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