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系列报道之六李国忱杨一仁张敏的
TUhjnbcbe - 2021/3/11 11:37:00

该书荣登全国十二月百道好书榜

开篇寄语白换羽

期期谈《求索》,篇篇文不同。

这一期——系列报道之六,集中发表两位与东缨先生十分熟知且十分笃诚的朋友的佳作。

一位是在辽宁省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李国忱先生。上世纪80年代之初,李先生任辽宁省教育厅初教处长,傅先生任铁岭市教育局初教科长;80-90之交,李先生任副厅级督学,傅先生任铁岭市教委副主任。两人工作交集,心灵交融,品格交辉。李先生的为人扎实、做事踏实、思维笃实,给傅先生深刻的影响。傅先生的勤学、好思、善写也给李先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两人的友情与交往40年确为君子之交:云轻轻兮博雅,水淡淡兮深情。心年,对傅先生出版的《极目新教育》,李先生著文《辽宁教育的光荣》加以评论;此次,他又以《文学化的中国教育学》,论述傅先生的《教育大求索》新作,对该书创作予以追本溯源,洞彻来龙去脉,梳理出作者的写作轨迹,叙述清晰,分析透辟,研究深入,可谓持之以据,论断以理,表达有力,敞开了研究傅东缨先生作品的窗口。

另一位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委主任、东河区人大副主任、教育专家杨一仁先生的文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杨先生与傅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因探讨教育而接触,在漫漫26度春秋里,交往日深,研讨俱进,休戚与共,心有灵通。此篇文章,虽只有短短字,杨先生却写作了半月有余,反复构想,广角求证,精雕细琢,字斟句酌,从教育同仁的视界着眼,从教育研究的态势跟进,从世界教育的大场切入,在极其高远极其恢弘的境界里,求索了《教育大求索》的意义、价值和地位。

如果说,李国忱先生的文章,理清、洞悉了《教育大求索》的作者几十年孜孜矻矻创作的跌宕起伏的推进历程,并精准地勾勒成一幅素描;那么,杨一仁的文章,则像立于高山之巅,手持历史的度量衡,看全并量准了《教育大求索》作者的作品真谛与跨越时空的价值,竖起了作者系列作品的一个坐标系。

这两篇文章,彼此映照,相互彰显,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期,我还选择杨一仁先生、李国忱先生曾发表的主写傅东缨先生的三篇文章,和佳木斯立人学校张敏一篇文章作为附件,以供教育同仁参阅。

文学化的中国教育学李国忱

《教育大求索》是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同志三个教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集大成之作。老教育家刘道玉先生,在“序“中赞誉:“这是一部以哲学沉思、美学凝视、史学评品、人生学考量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美学熔铸起来的书",“这是一部贯穿古今,並成为现实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学习论和人才学的书”,阅读"不仅获取理性的深度导向,更有艺术上的美感享受″。本书围绕教育本质、培养目标、教师素质、教育规律、改革创新等重大课扣开古往今来"教之本的秘门,求根溯源、返朴归真,又与时俱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吸取教育真经,创新教育理论,创作出这部"文学化的中国教育学开创之作。

本书从构思到成书历时8年,其实这只是进入创作阶段,东缨的“教育求索路,起步于他教育人生之始。首先起步于他的教育实践,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乡村中学教师到市级教育行*部门领导,他始终“以教育为生命",怀着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爱岗敬业、潜心研究,针对教育方面的种种弊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求索教育教学的正确路径和本真规律。

他几十年的教育文学创作之路,更是深入“教育求索”之路。他写教师、校长和教育行*领导的教育三部曲,实际就是对文学化的"教师学"、“校长学和"教育行*管理学"的"教育求索"。他的教育揽胜三部曲,分別写一个教师、一所学校和一项教育改革实验,是深入"微观"进行"教育求索探索求证接地气的“傅氏药方",树立可学样板。他的大教育三部曲,以“宏观“视

野,从*经、文化到教育,从历史、现实到未来,从中国到世界,以战略高度和历史视野,对教育"大境界”、“大乾坤"、“大求索"进行"宏观“教育求索”,回归教育本真,展示宏观教育。他的三个教育三部曲是一个整体,贯穿一条持续“教育求索"的主线,最终集大成于本书,结晶为这部文学化的中国教育学。

年冬,得知东缨同志在三亚修定本书,作为老同事老朋友,我写了几句祝愿的话:“祝你写出一部吸取人类智慧扎根中国大地、回归教育初心、破解育人迷思、创新教育理论、指明未来方向的文学化的中国教育学。”这是我对中国教育未来的殷切企盼,更是东缨教育文学创作的初心使命。为此目标,东缨数十年来探名校、访名师、读名著、问名家,直至国家教育部领导;东缨献青春、拼白发、率后代,组建“家庭创作团队",举全家之力进行教育求索";东缨的个人成才和家庭教育,是实证本书教育理念的感人范例。《教育大求索》是走出书斋的“活的教育学",不仅能帮助读者转变升华教育理念,无数名师的鲜活案例,还启迪灵智、激动心弦,升华教育爱心。我在阅读中,多次心灵震憾、眼含热泪,为名家高见、名师智慧、东缨创见而叹服点赞。

东缨同志倾注心血智慧,奋斗半个世纪,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教育贡献了一部“文学化的中国教育学”,令人敬佩、感人至深,谨致老朋友的诚挚祝贺!

(作者李国忱原辽宁省教委副厅级督学)年12月26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杨一仁

本文作者杨一仁,曾任包头市东河区的教委主任、人大主任,著名教育专家,主要作品有《素质教育求索录》《我眼中的魏书生》《仰望灿烂星光》等。

二0二0年冬,东缨先生的大教育三部曲之三《教育大求索》随今冬第一场大雪飘然而至。期盼已久的笔者欢欣之至,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要想全方位领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气韵、风采,请你打开教育三部曲:《泛舟诲海》、《圣园之*》、《播种辉煌》,东缨先生将领你欣赏到一幅万紫千红、胜状万千、气势恢宏的画卷;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研究者,要洞悉当代中国教育从个体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的场景、细节,并从中悟出一些规律来,请你打开教育揽胜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顿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东缨先生不仅引领你看到中国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砥励前行的倾情付出和精神风貌,更会带给你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富的理论滋养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想知晓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所达到的高度,请研读大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东缨先生将带领你见证波澜壮阔、撼人心魄的中国教育改革的浩大声势,更会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广大中国教育工作者雄视千古的自信、融贯中西的气魄、“凌绝顶”而“一览众山小”,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的豪迈!

附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知名教育专家、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原教委主任、区人大副主任杨一仁(一)

二0一八年,收获的季节,教师节前。当我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包裹,一眼看到封皮上傅东缨先生那熟悉而亲切的字迹,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先生寄来的当是他的又一部大作!

拆掉封皮,映入眼帘的是“极目新教育”几个大字。书的封面色调凝重、厚实、大方,封面上方是三句极有份量的话:

大气磅礴的“新教育史记”

历久乃成的当代教育沉思录

研判中国教育改革走向的参考书

接下来,我用了一个多小时粗略地浏览了刘道玉先生的序言,全书的目录,选用的古今中外的名画以及书中所附的照片……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这样几点突出的感悟:

其一。如果要列出中国现当代的教育大家,一长串光芒四射的名字当中,东缨先生当是必然的人选之一:我们只要细数他在几十年教育生涯中的卓越实践、教育教学理论创见、大教育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至今罕有与之比肩的诸多成就,便深感其学问浩浩如大海,真不知其深几何,广几何,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感。同样,要列出中国现当代最有成就、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浩瀚的星空中,群星

闪耀,东缨先生同样位列其中!而如果要说到中国教育界和文学艺术界,能够把教育文学化、将教育、文学这两门大学问演绎得明晰通透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且能达到如此高度,称得上教育和文学兼而得之的双料大家,东缨先生堪称独步天下!

其二。记得在山西文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文学评论家、学者董大中先生,一个人就是一个研究所他不仅是赵树理研究的权威,而且还厘清了山西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他提出了鲁迅研究的一个代表性观点,也理出了山西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今天,看到《极目新教育》一书中所附的两幅照片:一幅是傅东缨先生与长子傅松巍(记者、作家)、次子傅松岩(记者、作家)组成的家庭创作团队讨论书稿;另一幅是,傅东缨先生的家庭创作团队采访朱永新。完全可以说,傅东缨先生的家庭创作团队不仅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教育研究所,更是一个颇具影响的大教育文学创作研究所。

你看,二十多年来,这个家庭创作团队就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三大“教育三部曲”:中国教育三部曲:《泛舟诲海》、《圣园之*》、《播种辉煌》;中国大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即出);教育揽胜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领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

煌煌九部大教育文学巨著,构筑起的是巍峨雄伟、矗立如山的教育文学大厦。举目当今华夏大地,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仅东缨先生一人而已。

其三。中国有句古话,叫静水流深。说一个人静水流深,是说他不是故作高深,也不是深藏远遁,而是在平静的外表下,涌流着底蕴丰厚的内在源泉,有着超乎常人的修为和气度,有着鲜为人知的志向和智慧。

多年来,凡是接触过东缨先生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是大教育家、文学家、学者,但没有一丁点儿大人物的架子,他素淡儒雅、诙谐幽默又亲切随和,分明就是小区内的邻居家大叔大伯,谈笑间,总让你有如坐春风之感。

但当你读了他的书,听了他的演讲,你会觉得,他的报告或如仙人指路拔云见日,或如大家科普深入浅出,或如庖丁解牛提纲挈领,纵横千古,触类旁通,在任意而谈中给人以广博的知识和艺术的熏陶……他常常即兴无稿,滔滔不绝地讲,口若悬河地讲,激情四射地讲,人物、事件、时空、作品、名言警句,伴着他语言的河流扑面而来,滚滚奔涌。那是用他的语言,用他的智慧,用他的生命和学术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听傅先生的报告,不仅是接受一种深刻的思想启迪,更是一种艺术享受。”包头市东河区的老师们至今每每由衷地赞叹。哦,是了,这“静”,让他焕发了生命的博大与深邈;“静”,又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安详坦荡的呼吸,生命的蕴藉。古人云,腹有读书气自华。这气,大抵就是浩荡的学养之气。先生身上散发的人性之光,既可以说是人生阅历的磨砺淘洗,也可以说是学识涵养的千锤百炼。(二)

能够同东缨先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且有缘结识先生且成为让我受益终生的良师益友,绝对是此生一大幸运。应当看到,受益的不仅是笔者个人,还有包头市东河区的教育事业和广大师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东缨先生在百忙中先后六次应邀到包头讲学、调研,多场报告、座谈,不仅让人们领略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学者的风采,也给包头教育界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包头日报》曾作过报道,称之为“震撼师*的讲学”。先生在包头的日子里,也使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他的长者仁爱、师者风范。我们不会忘记,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四日起,先生在*河剧场一天半的报告,像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全场一千五百多名教育同行。其中讲到先生的这样一段经历,至今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一日讲课时,(先生)忽然瘫倒在讲台上,原来是患了周期性瘫痪。从年春天起的七八年里,先是每隔数月犯一次,后来每隔十天八天犯一次,一次持续七八天。虽四处求医问药,但收效甚微……”尽管如此,先生依然坚持‘不倒下’,夜晚读写备课,早上由学生背着、扶着上讲台,每周16节课一节课都没落……为完成《泛舟诲海》这部54万言巨著,他就阅读了教育学、中外教育史、美育史、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经济学、教育伦理学、学习论、教学法、教学艺术论、中外教育文选等三百五十多部著作,以及国内外主要的教育刊物。其间,调研了数百所学校,听课上千节,召开座谈会百余次,打电话或亲自登门采访了全国三十个省市的几千多位教师及中小学校长……人们说,他本人就是一本思想宏富、内涵深邃、感人至深、值得人们仔细阅读的大书。

人们从他的报告中列举的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肺腑的案例中,读出了:他不仅有良好的品格:善良、温和、热情,有责任感,善于学习,有创造精神,也是领导的好同事,孝顺老人的好儿女,能教育好子女的好家长;还读出了:教育教学上,他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能上精彩的课,注重培

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完善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读出了:他的仁爱之心,悲悯的情怀他具有的浓厚的本专业学术兴趣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一句话,他是家长尊敬、学生喜欢的崇高师者。先生留给包头的,是一种高尚的师*,是一种为师的境界。包头市东河区的老师们不会忘记,东缨先生前后数次来包讲学、调研给我们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思想启迪:

1、德育。这是一个沉重而久远的话题,没有德育就没有教育。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德育究竟如何实施,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并不十分清楚,因而,德育首位的落实和德育的实效性就都成了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当口,东缨先生关于德育的观点给了我们一针清醒剂:先生以充满激情和理性的语势作了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透辟解析。先生把德育工作放到国际环境中,置于立德树人的大视野里,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接下来,他详细地讲述了德育的困惑,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大误区,当前中小学生的特征和德育改革的思路及举措。在思路部分,先生从德育工作的定位、创新和育人的立体磁场效应三个方面提出了德育适应新形势应采取的新措施……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这一热点问题。

2、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倡导的素质教育,到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和*的决定。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虽然家喻户晓,但远未深入人心。举目全国,一直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东缨先生在“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专题报告中,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立足中国现实,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历史必然和素质教育的要义、结构、实施、基本观点、基本关系等一系列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素质教育和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的精辟阐释,澄清了人们思想上的种种模糊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3、我们不会忘记,年,在包二中,东缨先生专门就“名师素质二三三结构”的理论作了一场报告。老师们在深感震撼之余,更加清晰地看到要成为名师应具备的素养、能力以及奋斗的途径。直到今天,二中的老师们在朝着名师目标努力攀登的路上,依旧时时铭记着东缨先生十多年前的嘱咐和教导。

4、我们更知道,东缨先生倾尽心力执着于教育规律的求索,读书数千卷,行路数万里,采访教师、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数千人,用深入访谈、深邃读书、深远思索为基石,构筑被誉为教坛史记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名垂千秋。三个教育三部曲观古今于须臾,抚中外于一瞬,集人生的、社会的、历史的智慧于一体,涉猎人物数千,史料浩繁,范例无数。教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称奇;教育事件,描述得细致活泼,如入其境。让人读来,真有琳琅满不能言之感,用“胸有丘壑笔下风”来形容,实不为过。

先生在国内外教坛第一次提出名师素质结构论,育人十大境界说,理想课堂“三力”、“三场”说,以及未来教育十化趋向等立体化的自宏至微的理论架构就有十多个。以这些独到的教育主张,打通古今,连接中外,融合教科,形成辉煌壮丽、气象万千的一部部享誉海内外的扛鼎之作,不仅奠定了雄踞大教育文学巅峰的崇高地位,也向全球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传达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的教育文化自信。

5、这些年来,和东缨先生接触较多、受益最多的则是笔者本人。先生六次到包头来,我数次到铁岭去,先生每每利用这样的机会对笔者耳提面命、激励提携,使我每与先生接触,总有一种朝圣拜佛和求取真经悟道之感。

限于篇幅,这里仅举一例。

由于《内蒙古教育》两位主编田振山、孙志毅先生的鼓励,本人在《内蒙古教育》杂志上连载的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集结成书出版。我向先生提出,请先生为小书赐序,以便提升一下我的小书的分量。先生当即答应,令我感动。不久,先生到南方几省讲学返回铁岭后的不几天,就寄来了四千多字的长序:《感性的升华理性的透析》。奖掖后学的殷殷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更令我感动的是,随序言打印稿寄来的,还有密密麻麻写满16开两页稿纸的具体修改意见。从观点到材料,从行文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以及书的版式、封面、装帧、字号等,都一一指明……恰如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在初学写作的学生的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谆谆嘱告。那一句句、一行行,不是一般的文字,表达出的分明是先生那博大的仁爱之心。当时我真的有点泪奔的感觉。连书名《素质教育求索录》(原拟书名:《关于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都是由先生建议确定下来的这本小书,绝对是倾注了先生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啊!还有,当本人在《内蒙古教育》杂志上连载的“我眼中的当代教育名师”集结成书《仰望灿烂星空》将要出版之时,还是东缨先生在百忙中又一次赐序:《展名师风采呈教坛胜境》。据先生介绍,这篇序不仅由先生主笔,还经过先生的两位公子审读原文,提出重要的意见,这其中,还渗透着他们家庭创作团队的心血和精力呀。

此外,包头市东河区,包头二中,包头市公园路小学(校长高建文、梁彩霞、于涛)包头铝厂小学(校长蔺永忠)……都幸运地得到过先生的亲自指点……雨露恩情,永世难忘。

(三)

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照理说,总该对东缨先生的九部煌煌巨著说点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说句老实话,近二十年来,每当收到先生寄来的签名赠书之时,每每感动莫名,认真诵读了前面几部大作(不包括《极目新教育》)时,那感受,直如走进一座座结构精巧、气势恢宏、壮丽辉煌的艺术殿堂之内,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惜乎本人的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学术素养实在有限,零零碎碎,星星点点谈点感受尚能为之,若说站在理论高度、时代前沿对一部部巨著作出评价,实是本人之思想、素养、知识功底、笔力所不逮。

为此,每当介绍对先生的大作的认识时,便只能老老实实地把顾明远、柳斌、刘道玉、韩作黎、史绍熙、秦牧、柯岩、端木蕻良、韩少华、单复、景克宁、李燕杰、阿红、刘堂江、郭振有等名家、大师的序言和评论一字一句,如实照录。因为,这些名家、大师们的评论文字都精准、深刻地道出了先生著作的思想意蕴、风格特色、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毫无疑问,这些观点、论断也非常有助于我加深对东缨先生及其著作的认识和领会。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都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这样的意象,正符合东缨先生这些年来的所见、所思、所为。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变革且渐入深水区的时代,是国门洞开、中外教育理念碰撞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东缨先生决心独自去探求教育的真谛而一往无前。你看这“独”正是先生孜孜不倦寻求真理的写照。“独”,需要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非凡高远的志向和抱负,矢志不渝的信仰。“高”,也吻合先生寻路的状况。不是吗?东缨先生正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去瞻望,去探求一条光明道路的。“天涯”这个词,在东缨先生的教育辞典里,则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放眼世界的,既是当今时代的,也是古往今来的。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实现第二境界,需要的是无怨无悔的倾情付出。这里,不仅要经受“困乏其身”的劳顿、苦楚,更有心志的锤炼。请看东缨先生为完成这些经典大作背后付出的常人无法了解的艰辛。他在《洪宗礼评传》的后记中写道:“在这期间,我几乎没了黑日与白天、平素与年节的概念。子夜刚躺下,梦中突然想通了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疑窦,惊喜旋起,开灯坐稳,疯狂奋笔,忘我疾书,有时竟至东方既白。”要知道,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啊!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东缨先生不正是这样既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执着、勇气和胆略,又有精勤努力、经得起任何艰难苦恨磨炼锤打而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人,到达光辉的项点自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历经千辛万苦、寻寻觅觅,终于登上“泰山”之后,广袤宇宙、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的狂喜、幸福与自豪,是战胜千难万险而“凌绝顶”、“小天下”的欢欣与沉醉。东缨先生正是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祝贺东缨先生!

向东缨先生学习!

向东缨先生致敬!

附二:生命是这样被激活的

——著名教育家、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报告会侧记

杨一仁

“年5月29日下午,在包头二中的报告厅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一位教育大家,为包头二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做了一场令人振奋、涤荡心灵的报告……在报告结束后的学生感言环节,几乎所在的学生都被傅(东缨)先生激活了,争着上台谈感想的学生排起了长队,学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焕发的激情和风采让所有在场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惊呆了:一位智者的力量太伟大了。”

以上是包头二中一位教师在聆听了傅东缨先生的报告之后所写感言中的一段话。毫不夸张地说,东缨先生的报告在包头二中高二年级师生的头脑中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

震撼心灵的报告

应包头东河区教育同仁盛邀,傅东缨先生第六次来到包头。按照事先商定的日程安排,5月29日下午,为包头二中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做一场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路,就在脚下。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流行着这样一些观点,如:现在的中小学生太难教育;90后的一代是自私、任性、冷漠的一代;除了追求流行时尚外,没有什么是他(她)们感兴趣的……

面对这样一些学生,讲人生,讲目标,讲奋斗,他们能接受吗?会场的效果、秩序能好吗?说实话,连力荐傅先生做报告的笔者,心中也真是没底儿。

然而,从报告一开始,全场多名师生便被统摄于傅先生报告形成的强大气场之中:

全体学生在傅先生的多次激情召唤下,分别用30秒或10秒大声背诵:

父母因我而开怀,老师因我而欢快;

学校因我而光彩,祖国因我而豪迈!

学习才是正路,勤奋就是态度,

做人才是目标,吃苦就是幸福。

认识生命,活在理性的世界里,

敬畏生命,活在感恩的氛围里,

激活生命,活在昂奋的个性里,

发展生命,活在圆梦的登顶里,

达成生命,活在内心的宁静里。

激情地迎接每一天,

学习着充实每一天;

拼搏着度过每一天:

思考着过滤每一天;

品味着享受每一天。

寄希望于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悔思自我不如再塑自我,

心灵感动不如立马行动,

抓住明天不如抓紧今天。

……

声若惊雷,激情似火,群情振奋,个性勃发。

看着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了的脸,谁会相信这是冷漠的一代?听着这山呼海啸般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这不正是对万千教育者施爱的庄严承诺和回应吗?!任何一个置身现场的人,都分明能感觉到他们滚烫的热情,心灵的律动!

哦,是了,是傅先生博古通今的知识底蕴、深厚学养征服了他们,是傅先生通透深刻的哲思启迪了他们,是傅先生高远的人生目标、曲折坎坷的命运经历感动了他们;是傅先生充满智慧而又幽默风趣的演讲艺术感染了他们……

我想起了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意),不是学生不接受道理,而是由于我们常常没有本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

诚哉斯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缨先生的报告,不仅给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人生大课,又何尝不是给所有教师上了一堂如何教书育人的大课呢?!

被激活了的生命

傅东缨先生的报告激起了全场多名师生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会后,学生们的表现更令老师们惊讶和感动。照常理,报告讲完,主持人提议大家再次热烈鼓掌对报告人表示敬意和感谢,即告结束。

今天则不同,当主持会议的张虹副校长提示请同学们上台谈谈听了傅先生报告后的感想时,先是有两分钟的寂静,紧接着就有同学举手上台,随着同学的发言激起的反响和呼应的声浪此起彼伏,争着上台发言的同学排起了长队,他(她)们激情四射的发言把报告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你听:

“谢谢傅老师的讲座,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您让我们看到了更清晰的人生目标,更清晰的路,更清晰的拼搏方向!”高二(4)班卢泓宇同学说。

高二(8)班赵晨同学说:“傅老师的讲学,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点:态度决定一切,行动才能真正证明自己。

加油!放飞自己理想的风筝,拉紧理想之绳,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做一个中国‘四有’青年!”

高二(7)班宋运杰同学这样说道:“傅老的一席话让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茫茫人海中千差万别的独一无二,我们没有理由放弃生命。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每一个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人。

傅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对情感、生命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傅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事例中,我懂得了:现在(高中阶段)的爱情并不能长久。现在谈情说爱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真正的爱情正是如傅老师一般的年龄时,还有一个与我们执手游山玩水的老伴……”

高二(5)班庞欢同学说:“让我们在这人生的舞台上,骄傲地宣布:身为90后的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努力奋斗,去厉兵秣马,去扬剑试锋,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高二(10)班的陈思宇同学耳聋,听不太清傅老师的声音,但她也上台了。她说:“我站到台前,不想多说什么,目的很简单,想看看自己是否勇敢。站在台上的一瞬间,才发现,原来迈出的这一步,如此简单,只是需要勇气!而我已经做到了。”

就在陈思宇同学发言时,高二(10)班的学生开始高呼:“陈思宇,好样的!加油!”这口号声迅速波及全场,学生齐呼:“陈思宇,好样的!陈思宇,加油!”一直持续到陈思宇发言结束。那情景,着实令人感动。

高二⑴班*宇同学说:“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傅老师所说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可以自信地向路人喊出:‘我是包二中的学生,我为我自己骄傲,我为我的母校而骄傲。’傅老师也会因给我做过报告而自豪!”

高二(11)班的贺彪同学面对多名同学和老师,自信满满,挥舞拳头,朗声说道:“人生就是战场,我们都是战士,斗士,勇士,勇往直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有几位同学在发言之后,都这样表达了对东缨先生的崇敬之情,他(她)们说:“请允许我们叫您一声傅爷爷!”,“希望傅老师能给我一个深情的拥抱!”此时,只见傅老师一脸慈祥,微笑着,张开双臂,同这几位同学一一紧紧拥抱,全场一片掌声、欢呼声。

高二(3)班的徐凯同学说:“现在我不想再沉迷于这感动中,我要竭尽全力去行动,期待有一天能带着我的“成功”到‘较大城市’铁岭去登门拜访傅爷爷……还有,我希望傅老师能在闲暇的时间里自修一下自己的普通话……因为在一次有意义的讲学中,如果有些人听不懂东北方言,那会使讲学的质量大打折扣!我期待有朝一日能听到傅老师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学。”

高二⑸班的张宇轩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反响尤其强烈。他说:“傅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记住充满深刻哲理的话,将使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受益:考试失利时,我们能想到这些话;经受挫折时,我们能想到这些话;感到浮躁和迷茫时,我们还能想到这些话。说到目标和责任,我不禁想起,民族英雄岳飞从*抗金时,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字,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吗?全场高呼:‘精忠报国’!他接着说:在我们进入二中的那一刻,学校也给我们印了四个字在背后,说着他转过身,背对大家,全体同学高呼:包头二中!对,我们代表了这四个字,更要对得起这四个字!

还要告诉傅老师的是,我也是辽宁人,非常自豪,非常荣幸,我是傅爷爷的老乡,听傅爷爷讲东北话,家乡话,非常亲切。”

同学们的即兴发言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高二(5)班*同学最后一个发言。他一上台,就说,很荣幸由我结束今天的发言。此时此刻,我只想说说我的理想:我长大之后,想要去各国领导工人阶级,解放受压迫的人们。……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我始终没有怀疑过我会成功,坚毅和自信会给予我无穷的力量。(*同学敢于表现自己,值得肯定和鼓励。然而他的思想、观点,也让我们看到“文革”时期极左的思想在90后个别同学身上的影响,需要积极引导,予以纠正。——笔者)

*特意提醒大家注意看他坚毅而富于“侵略性”的眼神。发言结束,他转身面向傅老师,以一个标准的*礼表达了他的由衷敬意。

高二(4)班的薛飞龙同学,在傅老师返回铁岭之后,把自己的感想用电子邮件发给傅老师,他写道: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勇于承受。

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

多看成功人士的书,他会给我们成功的启示。

书是人类灵*的圣堂。

要确认自己花时间学会什么,而不是学了多长时间。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高二(3)班吴昊明同学在发给傅老师的邮件中这样写道:

“学生的失足折射出了社会的失败,学生的无能折射出了大人的目光短浅,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现代社会这种“只要学习好,万事皆可抛”的风气太可怕了,它严重影响了许多青少年正常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个个所谓的“高分低能”,包括负面的青少年网瘾、早恋、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傅东缨先生返回铁岭后,很快就收到包头二中高二年级的20多位同学发来的电子邮件,谈感想,叙友情,表决心,傅先生非常感动,立即一一给他们答复。

他对岳靓同学这样说:“你抓住了我演讲的精髓,很让我高兴!望你永远记住这些道理,并照着去做,你会攀登人生的顶峰!”

他在给*宇同学的复信中说:“冠宇同学,我看了你们的演讲稿,主要感受是兴奋、鼓舞、激动,为你们勇敢的风采,为你们较成熟的思想,也为你们既定的人生目标和表达能力与智慧。我羡慕你们,我喜爱你们,我为你们拍手叫好!你们已经上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直到辉煌的顶点、人生发展的极限!”……

其言谆谆,其情殷殷,字里行间尽显长者慈祥,师者大爱。

三十多位学生的发言,篇篇精彩;三十多个发言的学生,个个英姿勃发,展现出90后学生的喜人风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学们在与傅先生的激情互动中,无论是坦诚表现自我的热情和勇气,还是独立思考、充满自信的演讲;也无论是发言中表现出的从容和大气,还是从始至终展现出的谦虚好学、彬彬有礼,都从一个侧面让傅先生(先生说,他在全国各地多次给学生做过报告,然而反响如此热烈、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的,这是第一次,是在包头二中),也让每一个置身报告会现场的人,强烈地感受到包头二中的领导和广大教师多年来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锐意改革,注重点点滴滴涵养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精神品质所做出的令人感佩的巨大努力,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然而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深刻的启示

傅东缨先生的两场报告(5月30日下午,又用3个小时做了《解读高效课堂》的报告),为初夏时节的包头二中,为东河区,吹来了一股强劲而清新的风。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享受了一场思想盛宴、精神大餐之后,都在深深地思考,人,应当怎样生?路,应当怎样行?

一位长者,以他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和奋斗精神,成就了少年时就立定的成为中国的马卡连柯,谱写中国的教育诗的志向和梦想,今天,他被誉为中国大教育文学第一人;

一位智者,以他融通古今、统摄中外的丰厚知识底蕴和卓绝的教育智慧、艺术才华,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关于人生、理念、课堂的真谛。

当人们被他的报告深深折服,久久陶醉其中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喟叹:为什么是傅东缨?他为什么能?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达到傅东缨先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就实现了的对几百位学子灵*洗礼、巨大震撼那样一种境界?!

傅东缨先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远不是这样一篇小文章能够容纳和说清的。作为师者,我们同先生的差距不啻霄壤,然而仅就这两场报告而言,就至少给了我们以下这样一些深刻的启示。

首先,东缨先生的报告能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深深折服,是他的罕有其匹的知识思想和学养储备。几十年来,他孜孜矻矻,近乎疯狂地读了多册书,思想内容遍及各个领域。他不仅读了,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认真背诵、严肃思考,早已使精英们的思想精华、人类智慧完全化作自己的血肉,融入了自己的灵*;为完成几部教育巨著的创作,他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采访了6多名教师和校长,从而对他们的教育思想、奋斗经历了然于心;他胸中有五十多个教育报告(每个报告分别长达3至7个小时)的框架、提纲、详细内容和多个教育故事、经典案例,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苏格拉底到布鲁姆,以及中国当代教育名师、大家如斯霞、孙维刚、于漪、魏书生等,时间、地点、人物、细节,他都能随口道来,如数家珍,直至能够大段背诵,常常令听众叹为观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东缨先生就是典范,就是榜样。

榜样在前。老师们一定要读书,读书,多多读书;思考,思考,反复思考,这就是结论!舍此别无他途。

其次,东缨先生的报告能给听众以直抵心灵深处的精神滋养,使他们的生命一个个被激活,还在于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激情。

报告厅里的傅先生,自始至终,激情澎湃,已经年近古稀的他,没有丝毫老态,几个小时的报告(或座谈),事无巨细、他都要追根刨底,不厌其烦,弄个清楚,从无半点懈怠。当他引用歌德的话,激情四溢地向几百学子宣告自己的“第二青春期正在来到”时,学子们怎么不心潮汹涌,被眼前这位老者的激情所感染?怎么能不从心底里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和风采?!

古人还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之谓也。

其三,面对同行,面对学生,东缨先生驾驭语言的卓越才华形成的巨大亲和力是又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地方。

试想,同样的报告,常见报告人语言干瘪,枯燥无味,常常是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八股气浓重。讲的人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听的人感觉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何来感动?哪有震撼?

今天,只见东缨先生无一字讲稿,然报告内容宏富,旁征博引,语言风趣诙谐,句句生辉,听报告的人,一个个恍如走进了色彩绚丽、气象万千的百花园中,时而曲径通幽,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感觉真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这样的报告,寓教育于艺术欣赏之中,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在心头那样一种崇高的境界。

傅东缨先生的两场报告,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头,不仅当时浪花飞溅,震撼巨大,可以肯定地说,它的冲击波和影响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扩大延伸,渐渐深入。

这,无疑会给包头二中这所老校、名校带来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会促进学校加快在内涵发展和品位提升道路上的前进步伐;会融入这所生机蓬勃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滔滔长河之中,会融入到二中学子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恒久绵长的努力奋斗之中。

源头活水

东缨先生的报告在多名学生中引起的强烈反响,学生们在报告会现场的华彩表现,虽说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其背后和内里却有必然的因素在。因此,人们在思考东缨先生的报告何以有如此巨大神奇、撼人心魄的力量的同时,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为什么包头二中的学生能有这样华彩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氛围滋养了他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我们把思考和探寻的目光投向包头二中,追根溯源,审视它的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细节的时候,答案便会渐渐明晰起来。

包头二中是这样走过来的。

新生的入学教育,历来为各中小学所重视。但就内容而言,过去常常以规则教育为主,告诫新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意在管住学生。改革开放以来,*训成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一周时间里,日日站*姿,天天走正步,锻炼身体之外,更有意志的磨炼,精神气质的涵养。好是好,然而总觉单调了些。

我们翻开了包头二中入学教育的图册:哇!主题鲜明,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第一页,参观校史展览。新生们将学习生活在包头二中的今天,但他们首先应当了解这所老校、名校的昨天和前天,了解包头二中这条水量丰沛、滚滚滔滔、以她的乳汁滋养和哺育了无数学子的大河,从哪里来,又流向何方?一路奔腾而来,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曲折?凝聚和积淀了多少珍贵的思想精神财富?新生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每一个人都在思索:今天的二中学子应如何继承、发扬,更该有怎样的担当和创新……

第二页,新生入学之际,课程改革、走班制已经在二中校园里推行得如诗如画,如舞如歌,三年一轮的实践以优异的成绩说服了全社会,证明了自己:这是二中人在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先生亲自指导下,找到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绝好方式。

新生们听着老师的介绍,对“走班制”这个新词(在二中早已是热词)有了初步了解,想一想,自己很快就将融入其中,并将做出让他们在未来的三年里各有所获、各展其长的重要选择啊!

第三页,榜样的力量。有道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新学年开学伊始,学校照例要请回往届的杰出校友,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他(她)们在二中学习、生活的几年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健康成长的点点滴滴,介绍他(她)们的学习方法以及人生感悟。作为二中精神谱系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这项活动年年都有新的亮色。

第四页,*训。按照二中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安排,*训是重要一项。站*姿,个个精神集中,神情专注、严肃,还真有那么点*人范儿!走正步,动作协调到位,整齐划一,炼就的则是顽强的意志、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协作意识。

第五页,礼仪讲座。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素养、气质的重要体现,礼仪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包头二中在新生入学伊始注重礼仪教育和训练,让学生在优雅中成长,不能不说是颇有远见之举。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学校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绅士”和“淑女”,想来,他们首先教给学生的,也就是这些吧。

……

我们一页一页翻下去,入学教育的方方面面,看似皆与考试无关,用贺永冬校长的话说,其出发点在于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明确为谁学,为什么学,如何学这样一些根本问题,为他们在二中的学习生活开掘出强大的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渐次推开。

包头二中除实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外,抓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了二中人在实施新课改进程中的核心追求。

走进教室,你会发现,每天课前都有学生三分钟演讲。刚开始,演讲题目由老师拟定,学生照题作文演讲。不久,老师便放开手,直至今天,题目、观点、内容全由学生自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现自己。久之,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自信心大增,而且视野开阔,演讲内容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思维条理、严谨、清晰,讲来从容不迫,有理有据,语言运用也越来越明白晓畅……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带。贺永冬校长和他的团队深深明白这一点,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投入最巨、用力最勤。几年下来,课堂教学中悄然发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就是水到渠成、势所必至的了。

人们看到,包头二中的课堂,学生是主人、主角,老师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和引导者,再也不是说一不二的知识权威和道德是非判断的法官。整堂课,老师讲授一般不超过20分种,以留出足够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或师生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要说课堂教学中变化最大的,那得首先说是教师。要实现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说来容易,真正做到绝非易事。近年来,贺永冬校长在教师中大力倡导读书,深钻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已经开始收到实效。老师们改变了的不光是教法、而是一种“想法”,甚至是一种“活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在二中的“有心人”们面前,这“难”正一点一点被克服,被战胜,老师们成了胜者:他们端正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真诚欢迎和由衷喜爱。这不,楼门口张贴的刚刚评出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名单,高三年级王增国等六名教师(每个年级一名)光荣当选。贺永冬校长说,整个评选过程,完全由学生策划主持,学校领导不参与任何意见,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投票结果,完全相信孩子们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说这番话时,贺校长的欣慰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让每个学生天天在学校都能感到心灵舒展,生活在爱与幸福之中,时时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的自豪感、责任感,成了二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旋律。而学校两大节庆——艺术节和体育节,则成了广大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的最耀眼的时刻。

你看,当学校把艺术节的策划和运营权全部交给学生的时候,其精彩的程度,组织之有序、严谨,学生参与之广泛,反响之热烈持久,都让领导和老师惊讶不已又喜不自禁;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百人作画的场面展现在二中校园,好气派!

“班班有歌声”活动的集中展示,比的既有歌唱水平,又有编排、导演、指挥能力的PK,更有理想放飞、青春气息、激情抒发的感人情节……班班有歌声,班班都成了歌唱艺术的摇篮。

以往全校以一台综艺节目作为艺术节开幕式主打节目的旧模式,在学生们的策划下,变为以每个年级为单位策划一台综艺节目。演员多了,节目多了,几乎每个人都为策划贡献才智,为筹备工作出力。学生不再只是当观众……艺术节真正成了每个人自己的节日。场上场下,群情振奋,其乐融融,此乐何及?!

经典诵读、英语诵读是二中校园文化的两大亮点。艺术节期间,成百上千人齐聚操场,诵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构,声振校园,响遏行云,那是何等的气势!置身其中,不仅让每个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此情此景,也将会深深地、长久地烙印在莘莘学子的心灵之中。

英语学科教学是包头二中的一大特色,老师们注重学生会话能力和英语语感的涵养,英语诵读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艺术节期间,英语诵读由教室搬到操场,成百上千学生齐声诵读,把英语诵读这一亮点变成了一道威武雄壮、撼人心魄的风景线。

……

所有这一切,都来自学生的创意,来自学生潜能、才智的绽放!

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是学生发挥潜能、展示特长、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机会和平台。因为贺校长和他的助手们坚持把机会交给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

运动会怎么开?不再由学校说了算,而是交给一个班来主持承办。于是,有意承办的班级提前策划,集思广益,反复协商推敲,形成办会方案,然后提出申请。届时,申办班级在师生代表面前陈述意见,从办会思想理念到日程安排,从宣传造势到项目取舍以及奖品设计等等,一样一样细细道来。师生代表经过充分讨论,比较各家方案,优中选优,确定主办班级。这阵势,这程序,真还有点儿申办奥运会的意思呢。

体育节,自然也完全由学生来主持。

仅此一端,你就不难想象,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注重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学校各项工作首要的价值取向。不是吗?这一项一项活动中学生日渐“成熟”的表现,不正是他们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规则的一次次预演和各种能力的储备吗?!

……

以上笔者以粗疏的笔墨做了极简略的勾勒,已经可以看到包头二中的领导和教师的巨大付出,学生们的一点一滴成长和进步都折射出这所学校全部工作的非凡意义和深远影响。

行文至此,我们只是约略地翻阅了包头二中朝新的目标豪迈进*的日程、图册,审视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道上奋勇向前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闪光脚印,为什么是包头二中的学生这一疑问已经淡去,一个初步然而很清晰的结论跃然而出:只有这样的学校,坚持实施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这样令学校领导和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学生!

人们都记得,四年前,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先生来到包头二中,深入考察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这里有一群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内蒙汉子!冯先生对二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景充满必胜的信心,于是决定应聘担任二中的名誉校长,表示要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演绎他人生辉煌的第三乐章。

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圆满地实现了。

四年后,著名教育家、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来到包头二中,做了两场报告,给了二中师生以直抵心灵深处的精神滋养。他也说了一句话:“我在全国各地多次给学生做过报告,然而反响如此强烈,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的,这是第一次,是在包头二中”。傅先生的话,映证了包头二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几年来卓绝努力、潜心育人创造的业绩和辉煌,也是对他们的最好褒奖。

加油!生机无限、一往无前的包头二中,

加油!健康、幸福,天天向上的二中学子。

写于年6月

附件三:

辽宁教育界的光荣

原辽宁省教委副厅级督学、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国忱

东缨同志的三个教育三部曲,是他对新教育理想的追梦史。中国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和恶果,促使他立志吸取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和智慧,总结、升华和讴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果和经验,求索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教育。

东缨同志的九部专著,部部精彩。写优秀教师的“泛舟悔海”被誉为“中国的教育诗”,写优秀校长的“圣园之*”被赞为“中国校长的世纪礼赞”,写优秀教育领导者的“播种辉煌”无愧为艺术化的新中国教育史。三部“大教育”专著,更是宏观与微观相连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的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中国教育顽症的“傅式答案”。教育揽胜三部曲分别写了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一项教育改革实验,树立了体现傅式新教育理念的样板。

《极目新教育》是教育揽胜三部曲之一,写了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同志领*的“新教育实验”,被专家称为“新教育史记”,这是东缨同志三个“教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使他实现了倾注几十年心血探索理想新教育的人生梦想,也使他实现了从普通乡村教师、教育行*管理者,成为教育家,教育文学家的人生夙愿。

东缨同志是我省与魏书生齐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是教育改革家,东缨同志是教育文学家。他们都是教师出身,走上市级教育领导岗位;他们都是敬业工作、潜心研究、著书立说,成为学者型教师,学者型官员;他们的著作和演讲在全国各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受到欢迎和赞誉。他们都为辽宁增添了光彩,成为辽宁教育界的光荣。

附件四:

谨记教育八大要素,落实教育教学方针

---聆听傅老《极具教育力量的八大要素》报告有感

佳木斯市立人学校张敏

可能到了傅教授这个年纪,早已见过了大风大浪,纵使胸中万千沟壑,一切回归风平浪静。我被他报告的内容和风格深深吸引。从那一刻开始我没再碰过自己带到会场的任何资料,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认认真真听完,并几次泪湿眼眶。傅教授非常儒雅,说话语速不紧不慢、淡定从容,一句句有深度的理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向听者娓娓道来。听他讲课如同历经干涸寒冬的大地迎来了远处柔和温暖的春风,轻声细语,徐徐拂面,使人沉醉其间。他博学多才,遍览群书,见多识广却又颇具情怀。他的世界那么纯粹,仿佛只是畅游书海,身边皆是良师益友,工作只需教书育人。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什么样的眼界,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个内心纯粹干净的人,才会看到一个简单美好的世界。从傅教授的讲座中,我想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为人师在对待教育改革变迁上坚定信念,热爱职业,心怀天下,为国育人。教师是人类灵*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为人师就像春风化雨、像春蚕吐丝、像春泥护花、像烛光照人。

其次,为人师在工作上待人以诚,投之以心,口传心授,衣钵通传,教学探索创新,桃李天下。我们只有在苦不堪言中学会苦中作乐后,方能苦尽甘来,枯燥的教学千篇一律,有趣的老师开拓创新,十年如一日,持续保持初心与热情,教师才能探索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规律,才能被学生当成良师益友。并且,为人师在教学中要确定方向,掌握正确的方法。傅教授讲“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向不对,前进等于后退。”教师是一个舵手,在教育的航船上要有明确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紧随时代步伐,甘愿用自己的红蜡烛,点燃孩子心灵深处的火花,开启孩子们前进的发动机。在傅教授的讲授中更明白为人师要承担职责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的本色。“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坚守一份教育信念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在教育的这片土地上不断探索,树立以教育为使命的信念,有德者以为师,有志者事竟成。并将每一个明天都当作高考,可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势必要贯彻实行。不问桑畴与沧海,莫叹西风又东流。努力在当下,更要为明天而不竭余力的奋斗。

最后,我从傅老先生身上看到生活像本书,你总是在这本书中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怎样更有意义,你总是在这本书中学到什么叫甜酸苦辣,让你一辈子都在学,一辈子都在体会它生活是一本书,虽然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坚持自己为人师的信念,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把握时间,潜心教学事业,坚持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为自己衷爱的事业奋斗一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系列报道之六李国忱杨一仁张敏的